第 22 章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历史直播]]》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天宝十一载正月初一,一道罪己诏从长安发往大唐各地。

“动天地者,莫若精诚;致和平者,莫若修政。朕顾惟庸昧,讬於王公之上,於兹三十九年矣……於戏!每思禹汤之罪己,其庶成康之措刑,孰谓德信未孚,教化犹梗。咨尔多士,毗予一人,既引过在躬,亦渐几於理。布告中外,称朕意焉。”

大明宫墙上的内侍念完诏书,担着箩筐的老者朝身边一个长衫书生模样的人问道:“先生,这是啥意思?俺就见阵仗大,又听不懂。”

杜甫笑道:“这是陛下发的罪己诏,承认以前做的错事,如今都要一一改正过来。”

老者直点头道:“改了就好,那陛下还征兵去北边打仗不?”

郑虔搂着杜甫的肩膀,闻言道:“那肯定不会了,陛下都说了自己以往不惜民力,好大喜功,害得数万将士埋骨沙场。”

老者眼中渗出泪来,焦黄的脸上又哭又笑,“太好了,俺的小儿子保住一条命啊!就是这个臭小子不懂打仗有多险,整日囔囔要去边疆建功立业,他几个哥哥可都折在安西了!”

天幕消失后,李隆基当即回长安,亲自写下罪己诏,大概意思就是自己年老昏聩,被奸臣蒙蔽,听信了奸臣的话,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又贪图享乐,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不知道民间疾苦,百姓被折腾得苦不堪言。现在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决心改正,其中真心,天地可鉴。

“老杜,我相信你说的了!”郑虔看着张贴出来的罪己诏连连称奇,杜甫回来跟他说什么天幕,天音,还听到自己被叛军俘虏,最后太子克复长安自己都七十多了被贬,就因为没有殉国。郑虔原本以为杜甫喝醉了,没想到一大早就听说皇帝下罪己诏。

杜甫道:“我本来就没说谎!”

——

李隆基当夜贬了一大批官员,皆是李林甫、杨国忠的党羽,又将李林甫、杨国忠、鲜于仲通、安禄山、史思明等等天音明说的奸臣乱臣都被抓捕。兴许李隆基是被天音所说的薄情寡义刺激了,直接每人一条白绫,完事后草草掩埋。

对于原来历史上死后被扒坟开馆的李林甫而言,这样的结局都差不多;原来被乱刀砍死的杨国忠倒是很满意,至少是个全尸,他一生也曾富贵至极,如今身死,也不枉此生!

按照天音所说,他也就嚣张不过五年时间。反正都要死,现在死还不用受辱,勉强认了。

陈玄礼反倒成了新年中最忙的人——忙着抄家。

李隆基想过了,将奸臣党羽剔除,其中牵扯的无辜妻子儿女皆免罪。反正家族中掌权的男人都被流放,家产都没入国库,这些孤儿寡母后半生也只能当个普通百姓了。

李林甫的儿子李岫走在前往延德郡的路上,一日前他的父亲还是高高在上的大唐宰相,他还是威风凛凛的将作监。他掌管宫殿建造,金玉珠翠、精美器皿的建造,专门供皇帝享乐,自己经手的部署象牙就是美玉,从未见过凡品。

早就劝说过阿耶,可早就无法收手了!李家的荣耀来自于皇帝,就必须按照皇帝的心意办事。如今皇帝是“醒悟”了,皇帝依然高高在上,他们这些为皇帝效命的人就得受罚。

多不公平啊。

他转身看向高大的长安城墙,延德郡远在天涯海角,听说那里四面八方都是腥臭的海水,狂风能把人吹起来,那里的人野蛮无礼,比北边的契丹还不知礼仪。

再看一眼长安吧,他恐怕终生都无法回来了。

——

“欸,你说这杨朏是不是杨国忠的种?”张小敬悄悄跟身边的兄弟王重山嘀咕。

王重山见陈玄礼进屋去查看了,于是笑嘻嘻地说:“怎么可能是他的种!谁家老婆能做个梦都怀孕?也就你信!”

张小敬道:“这杨国忠,还给别人养儿子啊。他这种不肯吃亏的奸诈人,能受得了?”

“这就是你不懂了!”王重山附身过去,小声道:“这天底下,难道没有让杨国忠害怕的人?再说了,那位,荤素不忌的!”说罢指着宫城的方向。又转头看到不少聚集的百姓,怕被有心之人听见,朝张小敬摆了摆手,不再说了。

得知皇帝红人杨国忠被抄家了,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其中不少文人都忍不住对杨府指指点点。

其中一个青袍粗布的文士跪地又哭又笑,“苍天有眼,圣人有眼,终于让奸臣不得好死啊!”他好不容易中了进士,等着吏部的铨选,没想到因为长相不俊美被嘲笑。

他的好友李岘急忙搀起他,抹泪道:“李兄,快起来,圣人已经发诏书选天下人才了!这次没了李林甫、杨国忠,你我不再受奸臣的气了!”

李华等人一直看着金吾卫从杨国忠家里抄出一箱一箱的金银珠宝,当场作诗唾骂,甚至有人说需要喝酒才能写出好诗来骂他。

众人起哄道:“原来你拥慕李太白!”

“是又如何!”那人喝了一口酒,越写越兴奋,恨不得李太白附体才好。

天宝十载,杨国忠主持在长安和洛阳铨选,让这些人不去吏部登记,而是来到杨国忠的私宅注册。当时杨国忠请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和韩国夫人来这里看热闹,她们隔着帘子,取笑这些老、病、残、丑的人,不少士大夫敢怒不敢言,毕竟宰相□□烈就在旁边,却一句话都不敢说,他们又能说什么呢?

李华等士大夫就是其中一个。

当初他被李岘资助进京考试,好不容易取得进士,结果朝廷被李林甫、杨国忠把持,他们只能等着吏部铨选,如何才能为官,实现一腔抱负。没想到铨选还要被嘲笑,而皇帝宰相仍由杨国忠胡作非为。那次铨选李华没有选上,反而是杨国忠的马夫之子,一个作诗写文都不顺畅的人一举高飞。

他们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而李华一边靠着李岘的资助,一边在长安给人写信作画为生,连妻儿重病都无法寻医问药!他怎么能不恨!

如今圣人颁布求贤令,朝堂上的乌烟瘴气一扫而空,他们终于有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