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

《给开国皇帝直播祸国之君[历史直播]]》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朝郑虔指过去的方向,杜甫才看到路口立着一个年轻的金吾卫,生得虎头虎脑,举着火把,身后的树上绑了两匹马。

“我怎么发达了?”杜甫满头雾水。

郑虔道:“圣人召见你,要你现在就去华清宫,你说,这还不是发达!”

“啊?”杜甫心道自己是不是做梦呢,圣人无缘无故召见自己做什么?自己一没立功,二不是大官,召见郑大哥也说得通啊。

金吾卫上前抱拳道:“杜郎君,我是金吾卫张小敬,是陈将军让我来接您去华清宫的。”

杜甫回了一礼,小心地问他:“张小将军,你可知陈将军找我何事?”自己向来跟文人一块玩,他口中的陈将军无非就是金吾卫将军陈玄礼,自己可跟金吾卫没有什么牵扯!

张小敬道:“我也不知,我就奉命来接您。我先去了集贤院,值夜的人说他也不知道您住哪里,只知道您跟国子监的郑公关系好,常在一块喝酒。我去找了郑公,这才找到您家。您别耽搁了快随我走吧。”

“那小将军等一等,我同夫人说一声。”

杨夫人早已醒来,把杜甫最整洁的衣裳找了出来,外面的谈话她听得清清楚楚,“郎君去吧,莫要担忧家里,有我呢。”

杜甫顶着寒风到了骊山,一进华清宫就被温暖氤氲之气笼罩。真暖和啊,什么时候夫人和孩子们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呢?

“你就是杜甫?”李隆基看着殿下的清瘦老者,穿着青衣粗布,孤零零立在那里,好像一干翠竹,这就是杜审言的孙子?跟狂得不行的杜审言哪里像了,一看就是沉静内敛的人,“这些诗是你写的?”

太监呈上一卷竹简,是记录天音的人摘录出来的诗。

杜甫打开竹简,看着上面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等句,总觉得不知为何,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他甚至能感同身受,等看到“洛阳宫殿烧焚尽”直挺挺跪下请罪道:“臣并没有写过这些诗,圣人明鉴。”

他再狂也不可能去诅咒神都没了啊!

“可见这只是安史之乱后杜先生做的诗,有如此为国为民着想的人,圣人应该高兴才是。”贺知章起了惜才之意,他读到这些诗句只觉安史之乱后的惨状显在眼前,作者的家国情怀让他惭愧,可怜自己身处高位,竟然不如一个白身。上一个让他惊艳的人还是青莲居士,那一首《蜀道难》好像自己也到了巍峨险峻的剑南一般。

可惜他这个人不喜欢受束缚,游玩神州才是他的风格。

李隆基不好剥了贺知章的面子,都八十多九十的人了,听听他的话又何妨?再说贺公并没有说错,从这些诗作看来,杜甫确实是个忠君爱国之人,这样的文人有用,也没大用,但肯定碍了李林甫的眼,这才是一个白身。

“给杜先生赐座,共听天音。”

什么情况,怎么就赐座了,大老远来到华清宫就是看诗词吗?杜甫活了四十多年还没有今天这样无助过。

王维趁人不备,走到他身后,拉他坐下了,杜甫还没搞懂眼前的清隽郎君是谁,就听他把来龙去脉悄悄告诉了自己,最后嘱咐他“安静听着便是,但别太惊讶。”

杜甫:“?”

接着他亲眼看着半空中出现了一个硕大的屏幕,上面的画面随着清亮的女声而变化,杜甫才明白王摩诘的话是什么意思!

【安禄山不愧是唐朝出色的将领。他制定了迷惑敌人的战术:叛军在南下之前,他派遣了一只轻骑偷袭太原,至于能不能攻破太原,安禄山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真正的目标是长安。叛军主力从范阳一路南下,河边诸郡望风而降,叛军强行度过黄河后再往西进攻,他们真正的路线并不是太原,而是洛阳——潼关——长安!果然,李隆基被他声东击西的战术所迷惑,他对平定烦乱有着盲目的乐观:毕竟唐军太强大了,他们征战四方,为他开疆拓土,少有败绩。更何况,帝国还有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这样的军事天才。】

【所以当渔阳鼙鼓敲响,当紧急军报传到长安时,李隆基正和他宠爱的贵妃在华清宫嬉闹,他真的不担心。】

【事实证明,如果李隆基没有以下那些骚操作的话,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这样的军事天才完全可以将安禄山的叛军抵挡在潼关之外,然后在一年之内把叛军清缴干净。然而,不仅仅因为李隆基,还因为李亨的错误判断,这场平叛竟然持续了整整八年!要知道,秦始皇统一华夏用了十年,唐朝建立也只打了十年!】

“李亨!果真是无能之辈!”李隆基朝儿子吼道,自己一代雄主,怎么能生出这种懦弱无能的儿子!

李亨跪在地上,承受着父亲的怒火。吼吧,吼吧,他吼得越大声,证明心里越没有底气。天音说昏君李隆基,他再不愿意承认,再给自己找借口,也免不了他就是昏君的现实。

他就继续骗自己吧!

从继位开始,骗自己兄友弟恭,结果宁王等人一旦同朝臣关系好些,就被迫离开长安;骗自己父慈子孝,好像一日杀三子,时刻打压儿子,夺取儿子王妃的人不是他;骗自己夫妻和睦,王皇后怎么死的?

李亨清楚地知道,朝臣不敢忤逆父亲的意思,这长生殿的人,除了现在像一个疯子一样大喊大叫的皇帝,其余人心里怕是比谁都明白。

一刻钟之前他还被捆在偏殿里瑟瑟发抖,无比恐惧,生怕父亲一声令下把自己杀了。他确实恨父亲,也希望父亲早死,可他真的不敢联合边关将士谋反啊!且不说父亲对自己一直监视,自己结交了什么朝臣他都清清楚楚,更何况自己不可能不顾大唐的安危就谋反,太得不偿失了。

当初王忠嗣跟自己稍微关系好一些,就被无情打压,最后他的结局是什么!自己的下场是什么!

从边关到长安中间充满了变故,如果可以,他真的宁愿选择宫廷政变!结果所谓的安史之乱竟然是安禄山!

他就说这个胡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忠心之辈。

李亨一辈子都记得安禄山当着满朝文武说“只知道陛下,不知道太子是什么东西”,当时他就发誓,将来若是自己能顺利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