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使团

《敛江山》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自打之前见了杨清蘅,韩承言便多了许多遐思。

面前这被下人送来的精致的盒子里,装得恰好是件旧物。

韩承言记得很早之前,每每到了冬日,身边都是分外热闹的。

士族嫡系子女和皇子公主们,在及笄或加冠前,都会在菖雅学宫读书习礼。

万寿节前几日,一般都会落雪,那会儿是学宫最热闹的时候,大些的孩子早已学会附庸风雅,茶会诗会随处皆有,而小一些的孩子便管不了这么多,散了学也顾不得什么礼数,片刻便打作一团。

那一年韩承言十岁,总喜欢板着脸坐在老远的地方背书,以防被雪球打到。

作为韩家的嫡长子,未来的绥宁王世子,韩承言很是不屑于花费时间玩闹。大族的孩子一般很会察言观色,也知晓趋炎附势趋利避害,从不招惹他,但总有些例外。

若说他是整个学宫最扎眼的人物,那杨家两兄妹便是当之无愧的孩子王,韩杨两家早已是能与皇室叫板的顶级门阀,巧的是,韩承言与杨家的一对龙凤胎同一天生辰。

杨家世代习武,长公子似乎是像娘多一些,虽自幼习武,却彬彬有礼,十分温和,而一母同胞的大小姐,野的半点不像个大家闺秀,敢在学宫与皇子动手,且十分看不惯韩承言,三天两头二人便要发生口舌。

当雪球正正砸在书本上,韩承言便知道聒噪的一天开始了。

“你不是做完功课了?还装模作样读什么书?”

手上的书被抽走,韩承言也不气恼,习以为常的挪了挪屁股让出一半坐垫。“学无止境,若是学考不好,会丢父王的脸。”

“读书学礼,修的是自己的身,”杨清蘅毫不客气的坐下,将书扔在一边,“母妃说过,学得好是自己的,学不好也是自己的,丢的也是自个儿的脸。”

“善,那劳烦杨大小姐将书还来,我不想丢脸。”

“我有一问,你好好答,若答得我满意,书便还给你如何?”

“我可以拒绝吗?”韩承言嘴上说着这话,却已然正襟危坐,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你的母妃是皇帝的亲妹妹,论起来,若是皇室不灭,你必是绥宁王府的世子,享无上的荣光。若是抛开这些,你有什么抱负?”

韩承言愣了一下,这问题,与书有何干系?且他出身如此,思索问题又怎能抛得开?但出于君子之道,他还是耐着性子回答

“自然是振兴我韩氏,报效皇帝。”

“那你喜欢吗?”

“啊?”

“我是问,所有人都说你该这么做?那你喜欢这么做吗?”

韩承言看着女孩难得的严肃表情瞬间哽住,别说,这个问题他倒是没有想过,“我不知道。父王说若是想要家族繁盛,便要做到最好。我自幼就做这些,应该也说不上不喜欢吧?”

“唉,”在韩承言以为她又要口出狂言的时候,杨清蘅突然老成的叹了口气,“所有人都是这般说的,习得文武艺,报于帝王家。你这问题不等于没答嘛!我是杨家的女儿,以后是要做大将军的!大将军自然要勤勉刻苦。可是上次考学,我只差你和阿兄一道策论,就有许多人说,女子果然不适合习武读书,该把心思放在女儿家的事情上!女子该温婉贤淑。”

“原是因为这个?”韩承言斟酌了一番言语,小心翼翼的回答,“其实,温婉贤淑也挺好?应当会少些人和你打架。”

“可是我不喜欢,”杨清蘅气呼呼的转头,“你这个人吧,烦得很,时常装模作样,但在这学宫里,除了你和阿兄,我觉得别人没那个资格对我指手画脚。所以才勉为其难的来问问你,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应该如他们说的,学着温婉贤淑?”说道此次处,她抿了抿嘴又补了一句,“我听闻皇后娘娘说,女子温婉贤淑,便会嫁人,那我还能与阿兄一同去保家卫国,做大将军吗?”

韩承言第一次见这小霸王温声细语的模样,虽然不知她为何突然来问些如此难以理解的话题,但他觉得,若哪天这女孩和温婉贤淑沾了边,简直无法想象。

“我家皇后姑姑说的,多半是场面话,而且也不一定,我另一个小姑姑韩德濬是家里最温婉贤淑,宽厚和善之人,亦待字闺中。若是外人说了这话,你无需在意。单论功课,你年年能与我和杨兄一较高下,便比说闲话的人都强,你可当做他们嫉妒你,不必放在心上。”韩承言伸手拍了拍杨清蘅的肩,“若是亲近的人这么说了,那可能是因为,他们怕你在外头受伤,或者被欺负。女儿家是爹娘的心头好。年前母妃给我添了个妹妹,父王亦十分疼爱,抱着怕摔了,放下怕着凉。听母妃说,我刚生出来,父王便抱着我去书房日日给我念策论。安平王和崔妃,定是希望你能做最好的姑娘,将来能找到好郎君,一辈子不用吃苦受累。”

“那我且问你,若是将来,你父王要你娶一个你不喜欢的,”杨清蘅问的有些急切,“或者说一无是处,脑子不好使的女子做你的妻妃,你娶是不娶?”

韩承言其实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他自记事以来,都有一种感觉,自己的父王和母妃并不亲密。

他见过杨清蘅的父母,安平王与崔妃之间,加上杨家两兄妹,一家然是他从未感觉过的,十分亲切的关系,叫他隐隐对杨清蘅生出了羡慕。

那时候他不知道爱或不爱,但他知道,如果娶了不喜欢的,可能就如父王母妃这般。

父亲曾说过,一切都要以家族为重。

“若是,”韩承言难得的不坚定起来,“若是父王选的,对韩家有益,那我便娶。”

周围还是很吵,但杨清蘅没有说话,韩承言又心虚,所以两人并排坐着,难得的安静。

之后他才知道,是安平王与崔妃提了一句,说宫里的淑妃娘娘喜欢杨清蘅,有意乘年纪小定下来做个皇子妃。

想来当年的杨清蘅,心里多少是有些害怕的。那天两人沉默许久,直到杨书瀚来喊妹妹回家,杨清蘅走了一段路,突然回过身朝他狠狠的砸了好几个雪球,自己被打的有些恼,竟第一回还了手,最后便打了起来,是两人的母妃亲自来方才拉开的,而二人原本作为交易的那本书,也再找不到。

而如今,那卷边的书正放在礼盒中

“世子?世子?” 小厮在一旁瞧的心惊胆战,今日万寿节,可耽误不得,他不过是奉家主之命来送入宫的宫牌,顺便将玉尧郡主送来的赔礼拿来,世子便对着那赔礼开始发呆皱眉头,看来果然如传言那般,世子对那杨家的郡主果然厌恶得很。可他还急着回去复命,总要听世子回复,只得呼唤两声。

“你下去吧,”小厮得了令,躬身行礼离开,刚下了台阶却又被喊住,“等等,杨家来送东西的人可有带什么话?”

“有的,来人是玉尧郡主身边的素雪姑娘。她说郡主昨日冲撞了世子,今日特来赔礼,顺道贺,贺……”

“贺什么?”

“贺世子与清瑜公主订婚。”

———————————————————

自三日前回府之后,杨清蘅也并没有完成回房睡觉的美好愿望。

皇帝万寿,加上南疆使团进京,六部忙的不可开交,安平王府自然闲不下来,杨清蘅回家至今未见父兄一面,母亲忙着招待前来祝贺问候的客人,故而事关南北边军的线报以及杂事便只能呈到家中唯一的“闲人”桌上。

万寿节当日,母亲带着家中女眷一早入宫给皇后请安,杨清蘅却被一道皇帝口谕拦下,要她立刻前去鸿胪寺。她顶着女眷繁复的礼服,腰腹的伤口虽好了大半,可站久了还是会隐隐作痛,还未等她应答,安平王妃便已经十分不悦的拦在车马前。

“公公可当真来得及时,我家女儿刚得封赏,立马便要做跑腿儿了?”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来事。

瑞公公在大总管身边多年,如今也懂得安平王妃心疼女儿,不高兴了

“王妃恕罪,实在是事发突然,负责接洽的韩世子刚刚还在和陛下商议,那南蛮子在驿馆闹事,禁军和宫中调来的凤池卫实在是压不住啊?不然也不会求着郡主去镇场子。郡主乃是我朝不可多得的良将啊,南疆人见了郡主,定是要给面子的。若非如此给奴婢十个脑袋,也定然不敢惊扰郡主。”

杨清蘅轻轻拍了拍母亲的手安抚

“母亲不必担心,先入宫去,女儿身边带着素雪,办完事便去寻你。”

“晗晗自个儿小心着些,若有什么麻烦,便唤素雪去寻你爹。”

“母亲莫急,不是多大的事,去去便来。”

送走了母亲,杨清蘅转身上马,却被拦下来。

“有劳郡主更衣。”瑞公公捧着一身崭新的朝服,“陛下说,此乃国事,自今日起,郡主便有正三品官职,于兵部挂职。”

“陛下当真是多虑了,”玉尧接了朝服,却直接给了身边的素雪,“我十一岁出京,虽只有郡主衔,办的也是国事。有劳公公跑一趟,帮我带句话,待事情解决,定当亲自谢恩。”

杨清蘅不愿多言,领着素雪策马赶路。

隔着驿馆好远就能听百姓议论纷纷,看起来倒还真不是小打小闹。

门口的禁军看见杨清蘅,赶忙上前牵马行礼。

“末将禁军校尉谢予见过郡主,郡主可算来了,里头那蛮人皇子,闹着要杀人偿命。”

谢予急得焦头烂额,带着二人疾步往里去,“此次接待是韩世子负责交洽,应当已从宫中过来,这会儿大概……末将参见韩大人。”

“免,里面什么情形,据实报来。”

正说着,韩承言便策马而来,瞧见杨清蘅,二人只是对视一眼,赶忙跟着谢予往里面去。

“今晨,宫里安排的侍女送万寿节请柬,进了正厅,片刻之后里边便传出争吵之声,公主刚好路过,赶忙冲了进去,近处守卫都是他们的人,羽林卫的弟兄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片刻之后,里头的的南蛮子便冲出来伤人,说宫女刺杀他们的公主。要杀了驿馆的宫女侍从偿命。”

“咱们这边可有伤亡?”杨清蘅追问

“死了两位宫女,其余的跑得快,守驿馆的羽林卫伤了六七人。我们的人拿住了他们的随团礼官,那皇子方才冷静下来对峙。”

“一开始他们的人便押住了?”韩承言问

“不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