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歧

《和霸总弟弟在古代科举苟命》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刻意被强调的“健健康康”四个字,像是惊雷,在耳畔炸响。许景言听在耳里,只觉都被震到灵魂颤栗。

甚至有那么一瞬间,他都觉得灵魂深处还爆发出原身的哀鸣。

寒窗苦读十几年,又是吐血又是杖则下牢流放劳役……九死一生爬回考场,硬生生熬了一关又一关,结果死在放榜前。

妥妥报社文!

靠着喷涌而来的不甘怨念,许景言压下先前鬼使神差的冲动,垂首看着自己宽松的裤腿:“咱们抓紧时间绑腿!”

许景行见许景言眼里没有忽然而来的迷茫,依旧跟从前那般透着愚蠢的清澈,狠狠吁口气。但也不敢撒手松开许景言,唯恐这没脑子的哥跟二哈一样撒手没,于是他依旧拽着许景言,只是侧身看向开口的大娘,表示感谢。

“多谢大娘,我们还是想要完成父母遗愿,耕读传家的。”

“应该的。”开口的大娘瞧着人斯斯文文的感谢,明显跟他们这群庄稼汉子完全不一样,立马不安的搓了搓衣摆,垂首讪讪道:“我……我也就是多嘴一说。”

“那也是您心善。”许景行笃定赞誉过一句,便结束了寒暄,垂首揉揉酸痛到麻木的腿。

八段锦等武术,他饶是铭记于心,此刻也不敢带着许景行锻炼,唯一能干的事情也就是绑腿。

而另一边开口的大娘偷瞄了眼兄弟俩,见两人又在绑腿,不由得垂首摸了摸自己有样学样也捆绑起来的小腿。

说实话,这样捆绑起来,走路的确不酸疼,蚂蟥这些小虫子也不会顺着咬。

到底有些底蕴的,就是比他们这些睁眼瞎聪明。

要是能跟两人一路同行,搭把手的,日后若是安置起来了,也是助力。

大娘琢磨着,看了眼自己放在背篓里最小孩子。

三年的旱灾,死了一儿一女,又……又卖了一个女儿,眼下也就虎子一个孩子了。她总得多盘算盘算。

思忖着,她就见自己当家老金的回来了。

当即压低声询问:“这……这大善人如何?”

“大善人要五岁以上的孩童,咱们虎子不够岁数。”老金说着,偷瞄了眼不远处干活磕磕绊绊的兄弟俩,垂首:“我跟前头的老柳他们打听过了。这兄弟俩约莫可能是丽泽县地主许员外的两儿子。”

说着,他声音更压低了些:“那丽泽县狗官当道,逼难民,连带他们家招灾了。”

“兄弟俩跟着难民出逃后就一直在钦差安营扎寨附近的破庙等着救助。”

“他们兄弟俩的稻草垫子,都是其他人看他们两可怜匀给他们的。”

“两少爷历经这骤变能吃苦,不喊声累也是人中龙凤。”老金抬手摸了摸自己捆绑的裤腿,咬牙道:“我寻摸个机会,问问要不要互帮互助,一起安家落户。我老金虽然种田不行,但有点打猎手艺。”

浑然不知道还有人惦记着他们哥俩,许景言听得铜锣声,积极无比拽着弟弟去打饭。没想到他们捧着饭离开时,就见眼熟的士兵朝他们招招手。

“草民见过士兵叔叔。”许景言仗着自己人小,捧着破罐就行礼着。

许景行飞快瞄了眼士兵和善的神色,缓慢的放下破罐,才弯腰抱拳行礼。

见兄弟俩虽然瘦弱,但言行举止都颇有教养,武林愈发满意的点点头,率先做了一番介绍:“不用如此大礼,我叫武林,你们叫我一声武大哥便可。”

“武大哥。”

武林寒暄两句,便直接问:“你们兄弟两昨日没听到安民告示?”

“多谢您。”许景行闻言心中“咯噔”一声,唯恐有什么玄而又玄的事情发生推动许景言朝既定的命运走,于是铿锵有力强调着,恨不得周边其他人也能听个清清楚楚:“草民昨日听闻过告示,知晓有此去处定然是诸位辛苦忙碌,为我们这些无父无母的孤儿谋划一条生路。但无奈家中父母日日教导,临终之时更是期盼我们兄弟俩能够读书出仕,重振许家。”

在古代孝这个词,可威力巨大!

听得遗命,武林眉头一挑,看了眼开口的弟弟。他原先没怎么留意过,但看人今日这回答不卑不亢的,目光坚毅,相比有些圆滑的哥哥,瞧着到真是有些底蕴家庭才能养出来。

暗暗嘀咕着,武林虽然遗憾错失一份推荐费,但也和善鼓励:“原来如此。”

“都说三岁看到老,你们历经骤变,还能如此安贫乐道,目标坚毅,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承您吉言。”

又聊了两句,武林才回到自己的营帐。

有同僚见人面色忧郁,好奇:“你不是看中一个小年轻吗?”

“可惜了。”武林开口诉说了一番前因后果。

“到底是读过书的,这说话就是熨帖。”有人笑着:“当学徒从商,哪能比得上自己正儿八经读书科考?听老武你转述的话语,那这两小兄弟肚子里有点墨水的。咱们要不护着点,关外读书人少。要是咱们弄回去读书苗子,咱将军没准赏赐更多!”

“有道理!”

一行人笑着聊着天边拆卸帐篷。

等收到前方通知,已经选出十八名弟子,便各自回到自己监管的范围内,催促百姓收拾行囊,启程。

许景言忙不迭挑着搓软的稻草往脚底塞,还催着斯文派的许景行动作麻溜点。

许景行将遗漏下来的稻草全都捡起来,往许景言的衣服里塞。塞不完才往自己衣服里塞,便塞边张口:“先生提及过,关外十月开始便会下雪。越往北走,雪厚的能埋人。”

“不会再像现如今酷热难忍,甚至还还需赤膊。”

一直暗中关注的老金立马抬手捂了捂自己儿子,示意别哭,免得他听漏了活命的重要信息。岂料一转眸,就见周围不少人似乎与他打的主意一模一样的,都在尽量的放慢放轻自己收拾的动作,好多得到些地主少爷能保命的信息。

开口的许景行察觉到周边众人几乎慢镜头放慢的动作,垂首遮掩住自己一闪而过的精芒。他从商上的第一课便是永远不要小瞧任何人。在古代这些熬过三年大旱的百姓,哪怕对关外迷茫,也会有自己的智慧生存之道。

他们兄弟俩弱,就要无意中彰显出自己的价值,让人生畏,不敢起歹心。

且他拥有原身的记忆——穿着绸缎出逃的兄弟俩被难民扒了衣服,也证明了“太过弱小”也是会被欺凌。

谋算着,许景行继续道:“海津府过去,最有名的便应该是山海关了。能多准备些稻草就准备些。一旦过了山海关,冰天雪地的,找干草就难。”

许景言见许景行面色沉沉,回想着自己裹着羽绒服,带着小太阳录制东北雪景的名场面,吓得立马弯腰,力求一根干稻草都不要遗漏。

且根据原身的记忆,他们兄弟俩是真的逃难。不像其他主动离家的难民,还能带着被褥行囊,道一句破家值万金。他们最多就是从烧成黑炭的许家庄子里扒出能够用的破罐子,吃喝,麻衣,甚至稻草那都是赈灾分配到的。

嗯,原本绸缎料子被抢了。

竖耳倾听的众人:“…………”

武林等看管的士兵们:“…………”

一行人互相对视一眼,低声:“这个真读书苗子啊,竟然现在就琢磨天气了?”

“这小子考虑的也有道理。想当年咱们跟着沈将军从西北去北疆驻守,被冻傻了。”

“眼下这些难民饿了三年,也不知道多少能撑到关外。”

“还能如何,看老天爷啊!”

士兵们感叹几句过后,便迎着升空的信号烟,开始骑驴巡逻,确保难民们能够安静的跟上队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