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震撼,这祠堂太牛逼了!

《重回1980年去享福》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第324章震撼,这祠堂太牛逼了!

傍晚。

公安局家属院。

朱老太太一边洗碗一边欢快的哼唱着诞生于几十年前的经典老歌: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咳呀

他是人民大救星……”

邓昌发接话道:“是啊,兄弟你难得来一趟,我这就让人杀鸡做饭,怎么也得留下来吃顿饭才行。”

从古到今,能够淡泊名利的人,始终只是极少数,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名和利。

从这首《乡村四月》中可以看出,农历四月的农村人还是比较忙的。

其他族老也纷纷出声挽留,对方可是代表那耶邓氏的,过来这边受到什么样的招待,回去肯定会跟族里人说,他们当然要好好的招待对方,免得给那耶宗亲留下不好的印象。

邓昌宝道:“这客运公司也是我们族头牵头搞起来的,还有去年国庆节那天开业的永佳超市,也是我们族头开的。”

原本大家都是那耶邓氏的子孙,如今那耶邓氏要建这么牛逼的祠堂,经济条件不错的族人都想参与进去捐款,因为这是刷威望最快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邓昌决笑道:“各位兄弟不用客气,这时间已经不早了,要是留下来吃饭的话,再想坐车去其他地方就难了!”

邓昌宝点头笑道:“不错,穗丰饭店就是我们族头开的,还有腾龙客运公司,不知道昌发哥你有没有听说过?”

所以,他非常好奇,这那耶邓氏的族头,到底拥有什么样的产业?

跟邓昌发做着同样生意的邓昌宝笑着问道:“昌发哥,你这两年有没有去过县城?”

随着各地宗亲的自我介绍,邓世荣才发现来的宗亲都不简单,几乎每一个都有各自的产业,都具备一定的财力。

虽然祠堂开工奠基仪式要明天才举行,但各地的宗亲都会提前一天赶到,要是当天才赶来的话,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毕竟现在的交通可没有后世那么发达。

邓昌决轻描淡写的说道:“其实事情说起来也不复杂,我们族头先是带领我们种植荔枝和西瓜,再集资到县城去开了一家客运公司,然后我们的日子就过得越来越好了!”

只要能够抓住机会,这邓昌盛应该是能发一笔大财的。

邓昌利闻言了然,接话道:“我们也是那耶邓氏的子孙,如今那耶邓氏要重建祠堂,我们肯定也要出一份力的,不知道这祠堂打算怎么建?是在原址上重建,还是另外选址重修?”

“各位宗亲好,我是来自北流利草的邓昌行,目前在村里承包了几百亩山岭种植果树,请宗亲们多多关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毕竟那耶邓氏,也只是南阳邓氏许多分支中不起眼的一支,如果是南阳要建这样的祠堂,倒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怎么说那也是全国几百万邓氏族人共尊的祖地。

“你好,世荣公!”

而且,那耶邓氏小区在县城谁不知道啊,那是公认的居住条件最好的小区,以后还有没有这么漂亮的小区出现谁也不知道,但就目前来说,还没有哪里的房子能跟那耶邓氏小区比。

盖楼房装修的时候贴瓷砖,是接下来十几二十年的流行风向,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新盖的楼房打算装修的,基本都少不了要用到瓷砖,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

朱老太太花了足足十多分钟才消化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然后看向小儿子,一脸严肃的叮嘱道:“阿杰,这辈子伱一定要好好的对待你老婆,千万不要让人家受委屈了!”

而且,整个祠堂布局气势磅礴,这样的祠堂一旦建起来,那真的要引起巨大的轰动了!

以下是祠堂的局部图片:

难怪建这祠堂要花118万,也难怪那耶邓氏的族头有信心说要建成全国都排得上号的祠堂,而且要保证传承百年而不损。

上午,他们的小儿子和小儿媳终于去民政局登记结婚了。

这样的功德墙,在这个年代其实捐个一百几十块钱就有资格上了,可现在那耶邓氏新建的祠堂,起步就是1000块钱,甚至还有10000以上的,确实是有点吓人。

邓昌利平复了一下心中的震惊,发自内心的称赞道:“兄弟,不得不说,你们的族头,真是太有魄力了!”

邓昌发摇头道:“我已经有十几年没回过那耶祖地了,只记得祠堂的位置,其他的都没什么印象了。”

可那耶邓氏这一个小小的邓氏分支,现在却要花118万来建祠堂,实在是太恐怖了!

在场的几人,闻言都倒抽了一口冷气,这价格再次狠狠的震撼到了他们。

邓昌发深吸了口气,问道:“兄弟,我想问一下,你们建祠堂的人口钱,收多少啊?”

这样一家能下金蛋的饭店,居然拿来给女儿当嫁妆,这种话哪怕是搁在其他地方都没几个人敢信,更别说是在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博白了,这完全是颠覆了他们的三观。

漂亮,实在是太漂亮了!

幸好我们的族谱上都有记载各地宗亲的情况,所以才能重新把各地的宗亲联系起来。

朱老太太难以置信的说道:“阿珍她还有五个兄弟呢!”

最恐怖的还是功德墙,这功德墙他们自然清楚,就是搞一面或者几面墙,在墙上砌上一块块功德碑,上面把功德碑主人以及家眷的生平记录下来,档次越高,碑石就越大,记载的内容就越详细,位置也越靠前。

在那耶邓氏的祠堂门口,族人们一大清早就开始杀猪宰羊,这是用来招待从各地赶来的邓氏宗亲。

最让邓世荣关注的,是一个来自博白沙河的宗亲邓昌盛,他开的是一家瓷砖厂。

如此牛逼的祠堂,他们必须要参与其中,一定要在功德碑上留名,而且还不是那种吊车尾式的留名,而是争取在功德碑以及功德墙的前面留名。

邓昌决道:“我们族头的意思,这祠堂要么不建,要建就建成全国都排得上号的祠堂,所以他老人家请了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来搞设计,那个设计效果图我们都看了,要是真把祠堂建成那样,那就太漂亮了。

有他们带头打样,各地宗亲也基本以这种方式来自我介绍。

这话一出,朱老头子和朱老太太彻底麻了!

如果不是知道亲家有五个儿子,朱老头子和朱老太太肯定是第一时间就怀疑亲家是不是想让他们的小儿子上舍(入赘),实在是这嫁妆给得太吓人了。

今天,确实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

此时,邓昌发正在家里煮茶招待从那耶过来的兄弟邓昌决(地雷),两人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邓昌利是1983年开始承包土地种植烤烟的,这两三年来凭借烤烟种植,一跃成为那花村的首富,在村里有着不小的威望。

各地宗亲到来,都在那耶邓氏族人的带领下前往祠堂签到。

朱老太太道:“那你明天就出去找人问问,看看装修婚房要多少钱。”

邓昌发点了点头,又问道:“兄弟,这新祠堂,你们打算怎么建?预算多少?”

他问这话倒不是为了给对方难堪,那天来通知他们的那耶邓氏族人可是跟他们说过了,如今那耶邓氏能有今天,那都是在他们族头的带领下干出来的。

虽然还没有摆酒,对于这个年代的博白人来说还不算真正的结婚,但两人领了结婚证,就是国家承认的合法夫妻了,跟之前相比还是大大的不同了。

毕竟,这是搬迁出去,祖上是哪里人,这肯定是知道的。

邓昌发为双方介绍了一下,等双方打过招呼了,才对族人们说道:“今天那耶的兄弟过来,是要跟我们说一件大事,那耶邓氏准备集资重建祠堂了。”

咕咚咕咚的烧了几筒烟后,一个半大的小子跑过来,说道:“15叔,我爸喊你到我家去,有事跟你商量。”

至于刷这种威望有没有用,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邓昌发也是当族头的人,比谁都清楚想要带领全族发家致富有多难,他不由得虚心请教道:“兄弟,不知道你们族头是怎么做的,能够让你们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拥有这么大的变化?”

看到这祠堂效果图后,一众宗亲全都理解了,同时心中也跟着沸腾起来。

上功德碑要200元以上同样离谱,不过这毕竟是功德碑,倒也可以理解。

邓昌利立刻出声挽留道:“兄弟,你这大老远过来,怎么也得吃了饭再走啊!”

等在场的那耶邓氏族人自我介绍完,邓昌发便问道:“各位兄弟,我想问问世荣公是做什么生意的?”

接下来,邓世荣把这些宗亲请到家里去喝茶,邓允贵、邓昌宝等人自然也跟着过来作陪。

而其他不清楚这三大产业的宗亲,也有那耶邓氏其他族人向他们解释。

在场的几人基本都回过那耶祖地,但时隔那么多年想不起祖地的模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邓昌发喝了口茶,开口说道:“兄弟,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听说你们全族集资到县城建了一个那耶邓氏小区,我们村去过县城的兄弟回来,一个个都把这小区给夸上天了,说这是他们见过的最漂亮的房子。”

邓昌利赞同的说道:“就是,兄弟你放心,小货车咱们村还是有的。”

朱老太太蹙眉道:“那不行,虽然阿珍不嫌弃我们家条件不好,但这個事我们家也要重视起来,没条件盖新房子,至少也要把婚房给装修得像样一点。”

朱俊杰点头道:“爸,妈,你们放心吧,我肯定会好好对待阿珍的。”

新田邓氏是101世才从那耶分居到此,落地生根至今也有好几百年的时间了,人口也发展到了两千多人,是那耶邓氏发展势头比较旺的分支宗亲。

邓昌利也摇头道:“我也十几年没回过那耶祖地了!”

邓昌发点头道:“这个我们肯定会去参加的。”

邓昌决喝了口茶,回答道:“是另外选址重修,就定在那耶村的晒谷场,那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印象?”

等这些宗亲都落座喝上茶后,邓世荣才拿出请南宁那边的建筑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效果图,说道:“各位宗亲,这就是我们请专业建筑设计师设计出来的祠堂效果图,你们都看一下吧!”

各地宗亲都纷纷出声打招呼,这些宗亲都是从那耶邓氏搬迁出去的,以前跟祖地这边一直都没有断过联系,所以在排字辈的时候自然都是统一的。

因为这些宗亲都从邓昌宝等人口中知道了邓世荣的牛逼,所以看到邓世荣家的房子布局,这些宗亲都觉得很正常。

而那耶邓氏的这些分支宗亲,接到那耶邓氏派人过来通知重建祠堂的事,在听到重建祠堂的预算为118万之后,一个个自然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邓昌决笑道:“这次重建祠堂,你们回去一趟就有印象了。”

眼看盛情难却,邓昌决只能答应道:“好吧,给各位兄弟添麻烦了!”

邓昌决道:“祠堂开工奠基仪式定在农历四月十六,到时还请各位宗亲兄弟请来参加。”

邓昌发问道:“听说一套房子集资5000块钱,不知道对不对?”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在宗亲们完成签到后,负责引导他们的族人便为他们介绍道:“各位宗亲,这位就是我们那耶邓氏的当代族头邓世荣。”

这话一出,把朱老头子和朱老太太都听呆了!

还是那句话,这个年代的博白县,只听说过儿子结婚父母给准备房子的,还从来没听说过女儿结婚父母拿房子当嫁妆的,这简直是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这样的祠堂,只要不出意外,是注定要流芳百世的,搞不好会像那些古代留下来的建筑一样,能够传承几百年。

半大小子回答道:“没说,但我家来了个客人,应该跟那个客人有关吧,具体什么事我也不懂,我还要继续去喊人,15叔你先过去吧!”

话说到这里,邓昌决把杯中的茶喝完,放下茶杯道:“各位兄弟,那我就先走了,还要去其他地方去通知其他宗亲呢!”

这么多邓氏宗亲,在博白境域的几百年来都或多或少有联系,而出了博白境域,离得比较远的地方,联系就比较少了,像北流这种隔着一百多公里远的地方,在这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断掉联系是很正常的事情。

邓昌发立刻接话道:“兄弟,这个不是问题,等吃了饭我再派车送你去就行了。”

现在,我们互相之间还不熟悉,请各地的宗亲先自我介绍一下。”

“各位宗亲好,我是来自合浦山口的邓昌强,目前在村里开了一家碗厂,请宗亲们多多关照。”

邓昌发竖起了大拇指,随即惊叹道:“那可是5000块钱啊,如果是十户八户人家拿出来倒是不奇怪,我们村也能做到,但全族几百户人家,每一户人家都拿得出这么多钱,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因此,这些分散在各地的颇有财力的宗亲,在接到那耶邓氏的通知后,一个个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祠堂的功德墙上搞一块功德碑,用来记载全家人的生平事迹,在祖地出一出风头。

“阿珍亲口跟我说的,当然是真的。”

同时,四月村民们还要收冬烟。

朱老头子也满脸震惊的补充道:“不止五个兄弟,她还有侄子呢!”

至于预算,人家建筑设计师给出的是118万。”

朱俊杰道:“阿珍也是登记后才跟我说,她爸爸把那耶邓氏小区的房子拿来给她当嫁妆,目前房子已经在装修了,等房子装修好了,再确定摆酒的时间。”

某族老问道:“那捐款多少可以上祠堂功德碑呢?”

不过想想人家的总投资高达118万,把门槛尽量往高了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些不知道祖上从何而来的,基本都是因为动乱或者各种意外导致。

这些宗亲在各自的分支都是辈分比较高的族老,但在邓世荣面前那都是侄孙辈,连一个平辈的都没有。

看到朱老太太那高兴的模样,正往烟筒嘴上塞烟丝的朱老头子也露出了笑容。

邓昌发一听这话就反应过来了,惊讶道:“县城最大的穗丰饭店是世荣公开的?”

……

朱俊杰知道父母误会了,连忙解释道:“爸,妈,我让你们不用装修婚房,是因为人家女方那边已经在做准备了!”

如果能在新建祠堂的功德墙上搞一块功德碑,记载着他们一家人的生平,那他们就在整个那耶邓氏扬名了,这样的名声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够拒绝得了。

“各位宗亲好,我是来自合浦公馆的邓允国,目前开了一家养猪场,养了几百头猪,请宗亲们多多关照。”

邓昌发道:“这个我听去通知我们的兄弟说了,这是你们全族集资搞的客运公司,有三十几辆大客车。”

邓昌利把烟筒一放,站起来道:“你爸有没有说什么事啊?”

因此,到了下午两点之后,便陆续的有宗亲赶来了。

朱老头子咕咚咕咚的抽了几口水烟,才说道:“好,我明天就出去找人问问。”

总之,等邓世荣撒尿回来,来自各地的宗亲看向他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如果你只是守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过日子,那刷这种威望说实在话确实没多大用处,顶多就是捞个名声让那耶邓氏的族人知道你而已。可如果你想走出去闯荡做一番大事业,那刷这种威望就非常有用了。

这种族中大事,自然不会请普通的族人过来,而是请那些族老以及族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过来。

或许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宗亲关系找到能够帮你的人。

邓昌发闻言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回答道:“去过啊,怎么了?”

邓昌决点头道:“不错,一套房子5000块钱,有160个平方。”

虽说从19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