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三姐买房

《重回1980年去享福》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第250章三姐买房

穗丰饭店。

在处理完卜大石相亲的事后,邓允泰便来向父亲汇报前两天接下的来自县自行车零件厂的超级大单。

听完大儿子的汇报,邓世荣也颇为惊讶,27桌68元的豪华套餐,这确实是他们饭店开业以来所接到的最大生意了,他当即问道:“请临时员工的事,你跟张伯说了没有?”

邓允泰点头道:“说了,在接到这单生意的当天下午,我就跟张伯说了。”

邓世荣再次问道:“你让张伯给你找几个临时员工?”

邓允泰道:“我们饭店第一次接酒席是16桌38元的高档套餐,当时有允衡、阿珠、小嵩、小华他们帮忙,也就勉勉强强把那场酒席给应付过去。

现在允衡他们不在,酒席又多了11桌,还是豪华套餐,需要的人手比上次要多不少。

所以,我让张伯帮忙找四个帮厨,还有十二个服务员。”

邓世荣盘算了一下,笑着点了点头,夸赞道:“不错,考虑得很周到,有这么多临时员工再加上我们饭店本身的员工,基本上可以打好这场硬战了。”

得到父亲的认可,邓允泰非常高兴,说道:“这单生意做下来,估计会有一千多的利润,都快赶上之前一个月的利润了。”

邓世荣道:“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之前我就跟伱讲过,我们饭店搞这么大,光靠散客的话,想把投进去的本钱赚回来,恐怕要十多年才能做到。

不过,要是能多接一些酒席的话,那赚钱的速度就不一样了。

现在结婚、满月或者过大寿,绝大部分人都还是选择在家里办,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有钱人越来越多,大家的观念也会慢慢改变,以后这些酒席就会慢慢的从家里办移到饭店来办。

想象一下,要是像自行车零件厂这样的酒席,一个月能办上十几场的话,那得有多赚钱啊?”

邓允泰听得心中一震,现在他们饭店开了两个多月,才接了两场酒席,平均下来一个月不到一场,要是真如父亲所说的那样,一个月能接十几场这样的酒席,那饭店肯定是赚大了。

只是,这样难得一见的酒席,一个月真能办十几场吗?

……

三姐跟三姐夫难得来一次县城,邓世荣自然要留他们多住几天,让他们在县城好好的逛一逛,这样回去之后也能跟村里那些三姑六婆吹吹牛逼。

免得来一次县城,回去之后村里那些三姑六婆问起,结果是一问三不知,那就没意思了。

邓世荣在带他们逛街的时候,想到之前在刘爱红家那里说的话,便对三姐和三姐夫说道:“三姐,三姐夫,大石很快就要成家了,他在县城这里帮我做事,成家以后肯定也是在县城生活。

虽然我那里有住的地方,但没有自己的房子还是不太方便。

别的不说,要是他老婆那边的亲戚来了,你连个住的地方都安排不了,那你说在县城混得有多好,人家也不相信啊!

所以,我觉得你们可以趁这个机会在县城给他买套房子,这样大石在县城也算是有家了,以后不管是哪边的亲戚来了都有住的地方,三姐三姐夫,你们觉得怎么样?”

“老弟你说得有道理。”

邓世兰先是肯定了一句,才说道:“只是县城这里的房子应该很贵吧?我们正打算在老家那里起新房子呢,恐怕没有那个闲钱在县城这里买房。”

邓世荣笑道:“三姐你不用担心,县城的房子其实也没有多贵,位置好的房子会贵一些,但位置稍微偏一点的就不怎么值钱了,有几百块钱就可以拿下。

至于钱不用你们出,就当是我这个当舅舅的给外甥送的结婚礼物了。”

邓世兰闻言愣了一下,随即连连摇头道:“这怎么行,你现在还欠着信用社一屁股债呢,怎么能让你这个当舅舅的拿这么多钱出来给他买房啊?”

卜二柱也赶紧拒绝道:“是啊,事不能这么干,大不了老家的房子我们先不盖,给他在县城先买房也行。”

邓世荣摆手道:“三姐,三姐夫,你们不用为我担心,现在饭店生意挺好的,再说我欠的钱那么多,有没有这几百块钱对于我来说都没什么区别。”

话是这样说,但邓世兰跟卜二柱都是坚定的拒绝。

最后,邓世荣只能退一步,说道:“那这样吧,用大石的工资顶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我这个当舅舅的负责,这样三姐三姐夫你们就不要再推辞了,再推辞就真的见外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邓世兰和卜二柱确实不好再推辞。

邓世兰感慨道:“他们几姐弟能有你这样照顾他们的舅舅,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

由于不挑地段,因此邓世荣带着三姐和三姐夫,很快就看中了一座位于南城的房子。

这座房子也是砖瓦结构,一共三间房子外加一个只有三四个平方大的厕所,厕所是在房子右边,左边那间房子的面积比其余两间要大一些,这是住房加厨房的结合体。

房子前方围起了一个院子,院子大概有四十多个平方,此时房子主人在院子的右边开辟了一块菜地,上面种着蕹菜还有葱蒜之类的,菜地旁边还搭着一个小鸡屋。

房子加院子大概有一百多平方,价格对于邓世荣来说也不贵,连带地皮一起也就一千五百多。

当然,这个价格对于邓世兰和卜二柱来说,那已经是天价了。

其实他们一开始看中的,是一套只有几十平方的筒子楼,价格也比较合适,只需要几百块钱。

但邓世荣一句话就说服了他们:“三姐,三姐夫,筒子楼那套是便宜,而且位置也比这里好,但这里的房子是连带地皮一起卖的,等以后有钱了,完全可以把房子拆了再建,这是可以一直传承下去的地基,跟筒子楼那种房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农村人对于地基的重视,那可不是田地能够比拟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村里有谁家的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