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卧槽,我等不及了

《双穿:玄幻吃苦,都市享福》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沈浩神识一扫,大概两万三千八百件瓷器。

还有碎了不少,也全部收进去。

不过,看样子都是民窑,也不知道价值几何。

但好歹也是雍正、康熙年间的,应该值点钱。

对文物这方面不是很懂,但有人懂。

那个肖然懂。

于是,瓷器全部收进了空间。

力量熟悉了后,在练一天估计就完事了。

还好这瓷器在水里几百年了也没事。

回到庄园,沈浩从空间里取出二十多个瓷器,让宋慕帕拉和阿拉贝拉清洗。

清洗完后,瓷器倒是真漂亮。

于是,沈浩选了一套杯碟,拍张照片发给了肖然。

肖然很快就回消息了。

“可以啊,好东西,居然是雍正年份的海捞瓷。

其器形及装饰延续了康熙时期的风格,只是在纹饰及青花呈色上更为清秀淡雅。

这一点,也符合雍正时期的审美。”

“价值如何?”沈浩只是关心价格。

“价格吗还行。

这一套估计具体3万人民币左右,甚至还会高一点。

根据市场行情,去年一套康熙青花鱼藻纹杯碟,在佳德拍卖行,以3.45万人民币成交的。

外销瓷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兴盛于宋元以后,比一般的外销瓷时间更久远。

其中外销瓷以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品相最佳。

之所以叫外销瓷,是因为明清时期,瓷器是重要出口商品,是专为海外客户量身打造。

不仅销往东南亚、印度、波斯湾等传统市场,也销往欧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海捞瓷在国际艺术品拍卖行市上出现以来,其拍卖成交价在不断上升。

而这“海捞瓷”是外销瓷的一个分类。

主要原因,是因为过去的十年,在越南的南海岸,历史上五艘华夏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其中打捞上来的清朝外销瓷最多。

所以也叫海捞瓷。

你这一套虽然是民窑,论精美程度不如官窑出品。

但其也有精彩之处,而且在如今赝品居多的环境下,海捞瓷其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其“真”。

很多海捞瓷是国外定制的,在国内属于首次发现,孤本。

因此非常有收藏价值。

二零零五年末,国内拍卖业首次推出海捞瓷专场。

07年苏富比拍卖会场也举办了一次外销瓷拍卖。

不过,雍正年间的外销瓷可吃香啊,比起民国的吃香多了。

你买的时候多少钱”

听完了肖然的语言,沈浩基本满意,一套价值居然三万块。

自己这里两万三千多件,算下来,最少价值一个亿。

沈浩道:“嗯多谢了,你有没有熟悉的拍卖行,我打算卖了”

“没必要,就一套你卖给我得了,还上什么拍卖行”

“谁说只有一套了?”

停顿了三秒,肖然立刻打视频过来。

视频接通后,肖然立刻道:

“卧槽,我就知道。

沈浩你是不是搞到好东西了。

要不然不会为了一套外销瓷发照片的。

是不是品质都这样的?”

尽管不知道沈浩背后有什么能量,但能拿出百年野人参、黄花梨书案、黄花梨的百宝箱,沈浩就不是一般人。

这次又搞到了外销瓷,根据肖然的感觉,这次估计是量大了。

沈浩道:“嗯,品质差不多,暹罗国这边朋友捞了点瓷器,大概两万多件,都是外销瓷吧”

“多少?”

肖然的声音都拔高了,变得有些尖细了。

“准确的说是多件”

“都是雍正年间的外销瓷,品相都十分完整?”

沈浩道:“可以这么说”

说完,沈浩把镜头对准了桌子上摆放的数百件瓷器。

“快凑近些,让我看看”

沈浩把镜头拉近,对准了这些瓷器。

“好好好,全是好东西啊,雍正年间的真品无疑,全都是私人定制外销瓷器。

这些瓷器的形状与图案都比较适合欧洲客户,多为封口型器皿,如芥末罐、茶壶、高身杯、大口酒杯、装饰品和小型花瓶。

恰恰反映了清代外销瓷生产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工匠根据市场需求与生活习俗变迁不断调整生产设计与风格。

关键品相保存完好,真不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