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秋天

《沉年旧事之生于60年代》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吃饭的时候,姐姐都骑着自行车溜达两圈回来了,她准备今天跟着圆圆一起骑车去县城粮站干活。

我很羡慕姐姐,长大了,有很多事情自己可以做主。

周四了,今天的课表多了一节音乐课,我想着小学时我曾经的“灰暗时光”,闷闷不乐,等上课的时候,又发现老师是个老老师,姓刘,男的,头发不知道是秃顶了还是把头发刮干净了,总之是没有一根头发,大约四十到五十岁之间?我不太会看年龄,大多是猜的。

刘老师进教室的时候,拿了一个手风琴(后来才知道的),声音挺好听的,先问我们会唱什么歌,大家七嘴八舌的说着,听着就脑袋嗡嗡嗡的,最后老师先讲了一遍谱,然后开始教我们唱歌,一句一句的教,我不会唱,还有点烦躁,不知道哪个是前因哪个是后果。

刘老师从一次一句,到一次两句,再到一次唱一段,教了三遍了,然后他开始拉手风琴,带着伴奏,一次两句,又学了两遍,我觉得我会唱了。

这一节课最后几分钟,老师拉着手风琴,让大家合唱,我就找不到调了,呜呜呜,好难过!

连后面的自习课,我上的都不踏实,耳朵里好多曲调在回响。

放学,我一个人快步走出教室,不想再跟她们一群人一起走了,太慢了。路上老被人超不说,主要是到家天都要黑了。其实我到家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还是不喜欢黑,有点隐隐的恐惧。

姐姐的自行车已经骑的很棒了,不过还是听父亲对姐姐说:骑的时候小心点,别摔坏了,这个自行车花了一百二十块钱呢。

我对一百二块没概念,只知道作业本二分钱一本,铅笔一分钱一根,橡皮二分钱一块,省点用的话,可以用半年。

姐姐挑花生米,一斤好像是几厘钱,不过她能干,据说一天能挣一块钱,她说圆圆姐最多的一天挣了一块五,那天的米好,好挑。

姐姐能挣到钱回来,父亲和母亲还是很高兴的,不过她就不能跟着去地里干活了,母亲又开始了带着妹妹去下地的生活。

周六,开学一周的最后一天了,今天多了作文课和历史课,作文课还是周老师负责,就在开始讲一讲要求,然后就让我们写,下课前交上去就行。

下午的历史课上课的时候,那个教音乐的刘老师又来了,门口的同学还跟他说:“刘老师,这节课是历史,不是音乐。”

老老师笑了,“我也教你们历史啊!”好吧,多能的老师。

刘老师讲历史也不错,抑扬顿挫的,我觉得如果单独让我听我觉得喜欢,但是让我背年代和人名,我很难过,才讲了一节课,有五个时间和四个人名需要背下来,说将来要考......

周日了,不上学,姐姐继续去粮站挑花生米,她说大约还有二十天左右,刚好收秋了,就挑完了

上午我和父亲、母亲小妹一起去地里,捋高粱叶子,父亲负责背回家,然后又揪了点红薯藤给猪吃。

下午我们又去了树行里,把黄豆的干叶子收起来,还有桑棵下的干桑叶,这些都是拿回家晒干,搓成沫子,沏猪食用的,这个活不费力,就是得在地上趴着或猫着腰弄,我们还顺便看了花生和谷子的长势,对比其他人家,就是长得好。

周一,我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上学,父亲和母亲带着妹妹做着秋收的准备工作,姐姐则是继续在粮站挑米。

父亲和母亲每天去地里,观察着各种庄稼的长势,谷子是最先收的,父亲和母亲拿着掐谷刀去地里直接掐谷子,然后放到口袋里背回家,放到院子里晾晒,回头再打谷子,以前在生产队的时候,都是带着谷秸子一起割回来,在队里的场里再掐,现在没有那么大的空地,只能掐谷穗回来;紧接着是高粱穗也可以掐了,这次不用口袋背了,改用大背筐背,好在量都不大,一两天也就收回来晾晒了,剩下的小活就可以在家随时搓了。

等花生可以收的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