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多了800万亩良田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微光公司,惠农网的团队办公室里,同样被摆满了各种嘉禾特色的绿植。

郭阳来到这里时,一群穿着格子衬衫的程序员正忙着最后的调试。

头发越发稀少的曲升,还在忙着最后的沟通,手里的诺基亚就一直没有放下来过。

等一切就绪后,

网站正式上线。

惠农网是全国性的B2B线上交易平台,经过再三考量,由于德农农资超市的最后两三公里依然没有打通。

只能暂时性放弃B2C业务,专注于B2B,大件物流这块天禾还是能搞定的。

上线后,郭阳立马借助办公电脑登录了网页页面。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调整修改,整个网站已经变得简洁明了。

虽然很多功能还不能使用,但这依然是一个较为完善的农产品产销联盟。

通过建设农产品买卖的线上基础措施,重构农产品流通网络。

让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直达全国市场。

同时,双向布局农产品主产区和大型农批市场,促进供需的精准对接和交易。

快速缩减供应链链路,减少中间环节和信息不对称。

收取的服务费也聊胜于无,未来几年内都还要靠集团公司维持输血。

郭阳上下拨动着页面。

最上面是水果、蔬菜、肉禽蛋奶、农副加工、粮油米面、种子种苗、苗木花草等分类选项。

往下是今日采购,以及采购数据,目前都还是零。

接着是热门供应,具体的蔬菜水果品种,农资农机,每一个分类都有推荐的供应商;

然后是行业资讯;

农技学堂。

现在都还是一片空白,但农技专家那面却出现了人选。

热门专家、专家回答,热门文章。

郭阳点开专家页面,按照省市和行业又进行了分类。

仔细看了下,

入驻的都是各个县级农业农村局的专家,基本上就有高级农艺师证书,这些应该都是天禾种业邀请来的资源。

同时也有一些高校的教授,郭阳就看到了导师翁立新的身影。

惊呼声不断传来。

“有人下采购单子了。”

“又来了。”

“增加的速度还可以…”

曲升问道:“还没有人报价,采购还没成交呢!”

“靠,快看注册用户成交量!”

“怎么这么多?”

“破万了…”

“还在涨,这推广有这么好做?”

豫省。

富农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天禾的技术员教导着合作社理事长邓知如何在网上注册、下单。

邓知有点不耐烦,不过连着两年都靠天玉1号挣了钱,也只能配合试一下。

“小段,我直接找你们的经销商买种子不是同样一回事,何必搞这么麻烦呢?”

小段笑了笑,说道:“邓总,这是集团的创新尝试呢?”

“不会用电脑,我感觉还更麻烦了呢!”

“这你可以慢慢学,也不难,在这上面除了买农资,你还可以对比全国各地的市场行情。”

“同时遇到难题,还可以直接询问专家,也可以看看文章,和同行进行交流。”

小段一边说,一边在网页上操纵着。

“邓知,这次要买多少种子?”

合作社有7500亩地,邓知想了想,说:“天麦1号20万斤,天玉1号2.6万斤。”

“这么大的单子在网络上靠谱不?”

“靠谱,天禾的种子其实最终还是天禾公司体系内接单发货。”

说话间,小段就把采购单子打了出去,等着别人报价。

刷新页面后,又看了另一条采购信息。

“邓总,这里有条长期收购干玉米的信息,你看一看有没有兴趣?要不要报价?”

“每天收购2000吨,可以打电话联系。”

邓知好奇的凑近看了起来,讶然的张开了嘴巴,还真有人啊!

“直接联系采购商?”

“那不是,联系的是网站这边,双方达成交易了,由嘉禾负责配送,然后收取一定的配送服务费。”

邓知大概明白了网站的运营模式,但依然有点犹豫。

小段看他这模样,笑道:“服务费很便宜,比你自己谈肯定划算。”

邓知想了想,“合作社暂时不缺钱,玉米粮想过一段时间再卖。”

小段也理解,新粮出来这段时间,一般是粮价低谷期,现在玉米行情又好,惜售是常态。

这时,合作社的种子订单也有了报价,是天禾接下的。

邓知这才放下心来。

买种子这事儿,只要天禾弄妥了,那就肯定没啥问题。

小段说道:“有专家发文章了,【玉米的种植管理以及锈病的防治】。”

“锈病?”

邓知眼前一亮,“那我得看看专家怎么写的。”

同样的场景陆续发生在全国各地。

借着秋收期,

惠农网的用户数量时刻都在上涨着。

京城。

整個惠农网都沉浸在亢奋的情绪之中,实在是注册用户增涨的速度太快了。

这在电子商务领域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何况还是农业领域。

幸好惠农网准备的时间长。

才没出现差错。

郭阳也跟着查看了会儿后台数据。

其实对他来说没什么好惊讶的,这是理所应当的。

用户多是嘉禾体系内的,体系外的用户数量还有待开发。

没一会,郭阳就又回到了专门给他留的办公室。

惠农网现在的管理有点割裂,惠农网、微光公司、天禾种业三者搅合在一起。

已经快有点理不清了。

而且互联网团队,创业心思重,跳槽、挖角的情况严重,这是潜在的隐患。

郭阳研究了下惠农网的核心管理团队,一共四人。

除了负责软件系统建设的曲升外,另外三人都是后续找猎头挖来的。

姜宇,拥有多年光合作用催化剂、马铃薯育种等农业项目经验。

张文,专注三农领业多年,同时又有互联网行业的经验,主导过多个农业项目。

罗永泽,互联网资深人士,在互联网B2B领域有多年从业经验,曾负责阿里巴巴B2B业务多条运营产品线。

看起来都不是一些安分的主,很难保证原始团队的稳定性。

互联网创业给原始团队股份是普遍的现象。

惠农网不可能这么做。

仓储物流体系是天禾的,甚至连用户都是嘉禾拉来的,凭什么给股份?

郭阳独自琢磨了一会儿。

嘉禾已经搭建起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惠农网不会去走互联网烧钱的那条路。

传统互联网创业那一套用到农业领域来是行不通的。

嘉禾暂时也能支撑惠农网的运转。

思来想去,普惠性质的在职分红计划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惠农网前几年很难盈利,所以激励制度不能根据利润来,而是要有一套独立的激励体系。

微光公司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办公区的面积一扩再扩,已经租下了三层写字楼。

郭阳出了门,扭身一转就来到了隔壁杨成的办公室。

随后又找来张文和曲升,姜宇和罗永泽都不在公司,而是开发大客户去了。

张文个子不高,穿一身灰色的西装,是惠农三农领域里最懂农业运作的。

两人进来时,郭阳已经和杨成聊了一会儿。

“坐下谈。”

杨成也给两人倒下一杯茶水。

郭阳说道:“现在看,惠农网上线的效果还不错。”

张文也笑道:“按现在的趋势,今天注册用户很轻松就能突破20万,一周内突破100万不成问题。”

郭阳说道:“但现在基本都是嘉禾体系内的用户,对外的还是太少了。”

张文默然,这确实是目前的现实,嘉禾的客户群体太大了。

让惠农这群混迹电子商务行业的人震撼不已

天禾种业的种植户遍布各大玉米产区,种植户、经销商、加工企业。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即使排除那些不懂电脑的老农,那些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确实具备这种基础的。

同时,种植户对天玉1号的依赖性很强,更多时候还是卖方市场。

丰凯农机也差不多如此,其经销和售后服务团队同样具备广泛的能量。

此外,苜禾、全王也有一定的客户基础。

用几大优质产品已经拥有了的客户体系,才撑起了现有的流量。

让初期最难的推广工作变得异常的简单,同时也弱化了现有团队的存在感。

郭阳沉声道:“现在的要点是抓紧依托平台优势,深入下沉农村产地和市场销地,提供网货开发、品牌打造、产销对接、仓储物流及标准化供应链建设等服务,帮助农产品加速品牌化的过程。”

“简单点说,甘谷的辣椒,晋江的胡萝卜,民勤的蜜瓜这些都能打造成区域公用品牌。”

“农特产品子品牌也可以。”

张文略微有点吃惊,没想到老板对农产品品牌和供应链也这么了解。

不过想到天禾种业那强大的仓储物流体系,好像也不奇怪。

农产品品牌?

张文很快就有了主意,开口说道:“嘉禾的雪花面粉也可以吧,现在雪花面粉在客户群体里的反响很好。”

杨成也跟着说道:“对对对!雪花面粉可以!”

天麦1号做成的面粉口感细腻,带着淡淡的麦香,制成面食后让人回味无穷。

今年夏收,全国天麦1号春小麦播种面积约1000万亩,产量约400万吨。

嘉禾在五原的面粉工厂日处理能力1000吨,年处理能量不到40万吨。

新的工厂还没投入使用。

但优质小麦任何时候都不缺乏销路,其余省市的小麦品质上也能过得去。

价格依然比普通小麦高两到三成。

郭阳想了想,从夏收结束以来,嘉禾雪花面粉一直就保持着不错的销量。

提价虽然受限。

但按现在的趋势,面粉加工厂全力运转一天,营收约480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