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非洲农业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高德的目光坚毅,但脸上淡淡的微笑,配合那微微发白的头发,给人的感觉充满了自信。

粮油行业的新挑战?

这个挑战是什么东西,郭阳和高德都心知肚明。

国内的粮油市场,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人的帝国,寡头的世界!

在食用油领域,金龙鱼、福临门之间的竞争从来都是巨头的抗衡。

福临门隶属国粮集团,旗下拥有两家港岛上市公司和4家A股上市公司。

而金龙鱼为新加坡郭氏家族所有的一个国际性粮油集团--嘉里及丰益国际。

金龙鱼食用油最初为国粮和嘉里粮油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生产。

后来因故国粮退出成立“福临门”,嘉里实现对“金龙鱼”的全资。

两者从合作转为竞争,而竞争主要是双方综合势力的对抗。

尤其是近年来,两大巨人内部的大手笔资本运作、产业调整等方面做足功夫。

导致华夏粮油行业竞争全面升级到资本和战略导向的竞争,而非营销技术的竞争。

嘉禾要进入粮油领域,和这两大集团的竞争是必不可免的。

然而,嘉禾集团不仅要应对粮油领域的竞争,还要守护国产大豆的阵地。

由于国产大豆的非转基因属性,大部份被用于食品加工领域,饲料工业则全是用的进口转基因大豆。

同时,国粮和益海嘉里等油厂对国产大豆的收购力度不大。

食用油也不只是豆油,有些人喜欢吃花生油、有些人喜欢菜籽油、有些人喜欢玉米油……

此外,还有小麦、玉米、水稻等加工产业。

粮食本身是战略物资,粮油市场也是个特殊的市场。

别看现阶段的利润还可以,但郭阳清楚,未来粮油行业也是個利润率极低的行业。

诸如此类种种,综合来看,嘉禾粮油要面临的挑战确实不小。

但嘉禾也有独特的优势。

只是略一思考,郭阳就站起了身,再次向高德伸出了右手。

“欢迎你加入嘉禾的大家庭!”

两人紧紧握手,在待遇方面郭阳也开出了丰厚的价码,不仅基础薪资高,同时还享有丰厚的利润分红比例。

不过这个分红却没有那么好拿。

一切都尘埃落定后。

郭阳让服务员开始上菜,这时高德却突然说道:“郭总,我向你推荐个人,是国粮油脂控股有限公司的。”

“哦?具体是什么情况?”

高德说:“这人名叫陈芸,37岁。南开大学管理学硕士,曾担任国粮油脂公司财务部总经理助理、副总。”

“同样具备深厚的粮油行业知识和卓越的管理能力。”

郭阳挑了挑眉,“你是也想让他到嘉禾粮油辅助你?”

高德笑了笑,说道:“怎么安排是郭总你的事,我只是向郭总推荐,她近来也有跳槽的想法,嘉禾不行,她可能会去丰益国际。”

郭阳想了想,嘉禾粮油虽是初创的公司,但投入却并不小。

如果财务也是和高德一起的熟人,难免会有不妥之处。

不过,嘉禾也确实需要补充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这个陈芸,37岁就能在国粮走到这个位置。

要么是有关系,要么就是能力足够强。

郭阳更愿意相信是后者,笑道:“那嘉禾可不能把她放跑了,尽快约来见见。”

“哈哈…”高德也跟着笑了两声,“我这会儿就可以把她叫过来,她就在附近。”

“看来你们是早有预谋啊!”

“哈哈……”

高德跟着打了个电话,没过一会儿,陈芸就来了,穿一身剪裁合体的职业套装,头发也被整齐的梳在脑后,得体而优雅。

不得不说,国粮在员工的个人形象这块,是要强出嘉禾一头。

至今,在嘉禾总部,部份习惯了常年下乡的高管,还是喜欢短裤、T恤、运动鞋甚至凉鞋的搭配。

这样下乡也更为的舒适。

陈芸含笑与两人打了招呼,从容的跟着坐了下来。

给郭阳的第一印象很好。

专业素养上,接触的时间太短,还摸不清具体的底细。

但高德和陈芸这样的高管离职,手续挺多,一般都要接受财务审计,这期间他也可以简单调查下。

三人边吃边闲聊着。

烤鸭的味道鲜美,皮脆肉嫩,香气四溢,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鸭皮的酥脆与鸭肉的鲜嫩。

郭阳习惯性的开始思考,大豆加工产业与饲料业、养殖业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嘉禾有没有介入的可能?

但饲料行业利润这些年,竞争也趋于白热化,新希望、通威饲料业务的利润约1%,中小企业还能低到0.5%。

直接入局不是很好的选择,不过作为苜禾牧草产品的补充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想法来得快,去得也快。

吃完饭,又和两人交流一些细节,才散去。

京城的夏天也很闷热。

郭阳也趁着在京城的这两天,去各大部门拜访了一圈,能约见的领导都见见。

搞好关系总没有错。

刚好,国家针对国内大豆产业的各项支持政策也正在积极的制定。

农业部和发改委也借此邀请嘉禾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番沟通下来。

嘉禾也提前掌握了政策方向。

主要集中在标准生产基地、大豆育种家基地建设和大豆生产补贴方面。

比如说明年会出台大豆转向补贴实施方案,释放政府支持大豆生产的有利信号,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重点都在明年,

今年也会补发一些。

很快的,郭阳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没有针对西北地区,尤其是疆省的大豆补贴政策。

一直以来,缺乏补贴政策也是疆省大豆种植面积上不去的重要因素。

在种植业管理司的办公室,郭阳和一年约35岁,中等身材,略显清廋,戴着金属边框眼镜的男子交流着。

“嘉禾还要在疆省泽普拿50万亩盐碱地,也会涉及到轮作大豆。”

“啥?”肖乐惊讶的看着他,两人也早就混熟了。

郭阳点了点头,说道:“另外,阿魏戈壁那边后期可能也会有大豆种植。”

“为什么要在西北发展大豆?”

郭阳说道:“一是生产区域集中,二是只要有合适的灌溉和品种,高产优势显著,三是西北大豆品质高。”

肖乐若有所思。

大豆补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多部门协同。

初稿由种植业管理司根据国家的农业政策、市场情况,研究提出补贴建议和方案。

不过农民需求也是重要因素,广泛意义上来说,嘉禾的需求也属于农民的需求。

何况领导还专门提过。

肖乐沉吟了会儿,说道:“嗯…先记下来,下次会上再提出讨论下,应该问题不大。”

“还有什么不?”

郭阳想了想,说道:“除了伊犁和喀什两大传统大豆种植区,阿勒泰等冷凉区和高海拔区也可以发展大豆。”

“可以在育种上有所倾向……”

肖乐一点点的记下来。

郭阳也松了口气,这种能参与到政策制定的感觉,说实话,真的还挺不错。

而且看农业部的态度,对嘉禾的意见是极其重视的

两天里,郭阳把现有的关系网络都跑了个遍,才离京返回九泉。

……

闽省。

在丰收时节走入晋江,从绿油油的地里长出的“红长直”胡萝卜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采摘完的胡萝卜会通过净菜流水线,进入蔬菜分拣、包装车间。

随后送往不同的销售点,争俏市场,跃升为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几道穿着白衬衫的人影走进了某个胡萝卜种植基地。

霎时就被吸引住了。

在宽广的胡萝卜种植基地,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映入眼帘。田地中,整齐排列的胡萝卜苗翠绿欲滴,蔓延至视线的尽头。

洒水器的喷头均匀地喷洒出细细的水雾,滋润着每一株胡萝卜苗。

整个基地给人一种宁静而有序的感觉,在这里,每一株胡萝卜苗都得到了精心的照顾。

晋江农业局局长卫国痴痴的看着这片土地。

在晋江,胡萝卜产业是一个外来的产业,但爱拼才会赢的福建人,21世纪初才开始较大面积的引种栽培。

03年以前,胡萝卜产业都是晋江的薄弱产业,当时在厦门种植比较多。

然后有种植户发现晋江的气候,和经过改良的沙壤土非常适合胡萝卜生长。

才开始大面积引种。

尤其又喜欢岛国的坂田7寸胡萝卜种子。

不过这种种子俏,长期缺货,黑市价格最高时1.3万元一罐,一罐只能播种2.5亩。

在黑市上当受骗买到假种的农户不少,让农业局也颇为的头疼。

然而,今年却听说有为农户从西北引种了名为‘超级红芯’的胡萝卜种子,效益可能还略微胜出坂田7寸一头。

这引起了他的怀疑。

不过这点疑虑已经烟消云散。

卫国看向旁边一个老技术员,说道:“老周,我现在有点相信你说的亩产超过1.5万斤了。”

老周是一名有多年农技推广经验的技术员,指着靠里面的一块地笑道:“老板在那边采收。”

几人走了过去。

红色的胡萝卜一字排开放在地上,在绿叶的映衬下,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老周上前,从地里捡起刚刚从泥里拔出来的胡萝卜,简单的擦了擦,就一口咬了下去。

“水分很多,像水果萝卜一样,吃起来很可口。”

其余人也有样学样。

“真不错哎!”

“一点也不辣。”

农场主陈伯小跑了过来,眼睛里闪烁着狡黠与精明,皮肤因常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而晒得黝黑。

“领导好,领导好。”

老周打趣道:“你这一亩收两万斤,今年要发财了啊!”

“还行,还行。”

看他没反驳,卫国问:“真有两万斤?”

陈伯僵在了原地,不过说都说出来了,“有些管的好的地块能有。”

老周也跟着解释,“陈伯这是个例,我估摸着普通的能亩产1.3万斤就是高产了。”

卫国在心里默算着,按0.75元/斤算,两万斤一亩就是1.5万元的收益。

种子每亩投入3000元,算上其中的农资、机械和人工,这个收益绝对超乎寻常。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晋江紧跟着就依托东石镇创建胡萝卜示范基地。

又跟着出台了胡萝卜产业规划,让晋江胡萝卜很快就在全省、全国、日韩等地打开了名声。

陇省永昌。

2万亩更新了品种的胡萝卜基地,在今年迎来了大幅的增收。

不仅产量由原来的五六千斤提高到了八九千斤,品质的提高也带动了价格的上升。

一大批吃到第一口红利的农户借此脱贫致富。

同样的故事,在前两年就已经在甘谷等山区群众身上发生,不过他们种的是辣椒。

——

郭阳透过豪客850的舷窗向外望去,西北的群山连绵起伏。

在嘉峪关上空盘旋时,已能看到荒芜的戈壁上出现了绿意。

同样是傍晚时分。

戈壁公路边上停了辆旅游大巴,游客悠然的在沙棘林和红麻草丛里拍照。

郭阳笑了起来。

奔波的疲惫感也消散了不少。

回到别墅,让保姆做了份简单的晚餐,吃了后喝一杯红麻茶,锻炼,洗漱,睡觉。

次日一早,郭阳精神饱满的醒来。

到办公室后,就让宁小婧去请余小川和余洪海。

罗修在办公室里帮着清洗茶具,开口道:“老板,伱是不是对宁秘书太冷漠了点。”

郭阳挑了挑眉,“怎么说?”

罗修说道:“可能是老板你避嫌太刻意了点,嗯…总之就是感觉你对别人有人情味,对宁秘书就太冷漠。”

“宁秘书也是个大美女吧,公司现在有人都在传你不近女色,是不是……”

郭阳说:“我平时也有光明正大的在欣赏她吧!”

“别人感觉你拿她当机器用。”

闻言,郭阳眼前一黑,可能是受固有观念的影响,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

他在这方面确实比较谨慎。

难道真过头了?

这时,宁小婧领着余洪海和余小川过来,郭阳瞄了眼宁小婧,穿着深蓝色套装,简洁而不失优雅。

没有过多的装饰。

既有职业女性的干练与自信,又在细微之处流露出柔美与温婉。

不过宁小婧将两人带过来后,就又回了工位上,没多瞧一眼。

郭阳思考了一瞬,注意力又回到了余小川和余洪海的身上。

两人都是从海外赶回来的,一个岛国,一个土耳其。

郭阳一边泡着茶,一边向两人介绍着嘉禾的出海战略,随后又言明两人升职加薪,但需要长期驻扎海外。

郭阳问道:“几个海外大区,你们想去哪?”

余洪海不假思索的说道:“中东,丰凯在土耳其的合资组装工厂也投产了,我去那里,那边刚好也开始辐射欧洲、北非和西亚市场。”

郭阳看向余小川,“老余呢?”

余小川说道:“我也更倾向于去中东。”

郭阳皱了皱眉,说道:“中东那个火药桶,你们两人怎么还撞上车了?”

余小川解释道:“现在日韩和东南亚的苜蓿市场已经打开了,中东也是苜蓿进口超级大户,还出得起价。

不过市场一直以来市场都被西班牙把控着,西班牙的加工工艺不一样,中东大户也习惯了西班牙的工艺。

想争夺更多的中东市场,还得下一番功夫。”

两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貌似还说的都挺有理。

郭阳说道:“你们要站在集团的角度,这次是大农业范围,而不是单单农机和牧草,种子以及其它农产品都要考虑。”

沉静了会儿,几人品茗着茶水,余洪海说道:“老板这茶叶还有没,我出国的时候带点走。”

“去找谢时杰,我就这么点。”郭阳又说道:“想好了没?”

余洪海反问道:“老板,你觉得哪个海外大区最重要?”

郭阳想了想,说:“从表面上看,南美市场更为重要,但对嘉禾来说,非洲的潜力更大。”

余洪海笑道:“那老余去中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