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爆发的自然能量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水源是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但目前嘉禾也有应对的措施,耐旱作物、节水灌溉以及干播湿出等节水技术都能缓解一定的压力。

又忙了会儿,天空还是一片晴朗时,便到了晚饭时间。

郭阳放下手中的文件,来到了食堂,夏日炎炎的季节,食堂也准备了大量清爽的蔬菜。

以精美凉拌菜为主。

它们色泽鲜艳,形态各异,有的翠绿欲滴,有的红艳如火,有的绵软香甜。

郭阳依旧是将嘉禾旗下的产品每样都浅尝了一点。

这是了解公司产品品质最直接的途径,由于气候和地理因素,高原夏菜本就味道独特,营养丰富。

而天禾的几款种子则更为的出挑,不仅美味可口,更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清淡的做法仿佛能感受到一丝丝高原的清凉和甘甜。

无疑是夏季餐桌上的佳品。

吃了饭,又回到办公室,处理了会儿工作,看了看群消息。

近期阿魏戈壁和沙海农牧的变化也都挺大。

阿魏戈壁上灌木与牧草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片绿色海洋,整齐的草皮如同绿色的地毯铺展开来。

而辽阔无垠的沙漠里,新生长的牧草也顽强的探出头来,像是点点繁星洒落在金黄色的沙漠上。

晚风透过窗户吹了进来。

郭阳抬头看去,夕阳西下,室外想必凉爽了下来,突然想去戈壁上看看。

郭阳走出办公室,宁小婧的工位就在他办公室的门外,此时依然紧盯着电脑,旁边还放着杯瀚海红麻的茶水。

郭阳轻声说道:“还没下班?”

宁小婧抬头瞄了眼,白皙的手指依然握着鼠标,说道:“还有点儿资料要看下。”

郭阳凑近看了起来,是嘉禾粮油在各地投资项目的进度汇总。

从嘉禾布局粮油产业开始,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时间。

但除了粤省、闽省、辽省并购的三家油脂厂已经进入了交接阶段,苏省和黑省的两家大型工厂还在紧急设计中。

还有疆省、川省、中部……

时间上有点紧,人事调动的时间很短,很多资金也都是郭阳特批,导致整个事务运行略微有点乱。

郭阳也把大部份事务交到了宁小婧的身上,忙是肯定的。

挖人也是迫在眉睫。

郭阳说:“那你先忙着,我和罗修去戈壁上看看,这会儿的夕阳还不错。”

宁小婧红唇轻咬,似乎是在纠结,说:“要不老板,你们等我会儿,我也想去看看夕阳。”

“等多久?”

“几分钟。”

“那行,在外面车上等你。”

郭阳跟着又去找了罗修,沟通了下未来几天的行程。宁小婧忙不过来,这部分事务保镖罗修就兼任了。

近段时间,他的私人服务团队也基本配齐了,也是归罗修在统筹。

郭阳和谢时杰,罗修站在车前,一边闲聊,一边等着。

郭阳看向谢时杰,开口道:“下班了,你要不先回去陪老婆吧,娃应该也快生了,天天让你加班也不是个事。”

谢时杰是去年11月结的婚,算算时间,也应该差不多了。

谢时杰笑道:“家里有父母在照顾着呢,而且他们也知道嘉禾最近是关键时间,事业上对我还是很支持的。”

“有时间还是要多陪陪家人。”

“老板你自己也该考虑了。”

也就在这时,宁小婧缓缓的走出办公楼大门,一身职业装束显得干练而优雅。

那双修长而笔直的美腿,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皮肤白皙细腻,仿佛是精心打磨的瓷器。

既显得专业而又不时女性的柔美,与夕阳的余晖相映成趣。

吸引了三个男人的目光。

谢时杰嘴角带笑,说道:“宁秘书也还不错吧!”

郭阳丝毫不掩饰自己欣赏的目光,道:“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我和她没啥可能。”

被三個大男人目不转睛的盯着,宁小婧嘴角也透露出淡淡的笑意,走了过来。

郭阳突然想起那个德国女孩,身形样貌都有点模糊。

同时也想起法国老头弗兰,和德国农场主维克托,也许可以通过他们寻找合适的欧洲大区负责人。

甚至也可以与他们建立合作。

默默地将这事记在心底。

几人陆续上了车,汽车行驶上九泉到嘉峪关的戈壁公路,已是日落时分。

站在空旷的大戈壁上,半落在云群里的太阳又大又圆,散发着黄色的光芒,很是漂亮。

即使长河落日圆的场景已看了无数次,众人也不觉得腻。

但郭阳心里带着事,趁着天还没黑,连忙让罗修驱车进入到项目区。

从远处望去,一排排沙棘树和红麻整齐划一的伫立着,与戈壁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走进矮小的沙棘林,这里的每一株沙棘树都被精心的照料着,树冠形状统一。

因为前两天下了雨,今天白天温度又高,这会儿温度一降下来,枝叶上就挂上了晶莹的露水。

看着这贫瘠的戈壁上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郭阳感叹道:“成功了啊!”

宁小婧早已按耐不住,步伐轻盈,优雅地走在沙棘林的操作道上,似乎并不急于前行,而是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要是穿的是长裙就好了。

沙棘树也还矮了点。

谢时杰笑着说道:“这得多亏了农大的团队,马瑞教授团队近一年时间都有人长期在这边做技术勘查。”

“每个点位的戈壁类型,土层情况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以及技术种植方案。”

“没有他们提出的机械开宽窄行沟、滴灌让土质湿润后再挖坑等方法,进度不可能有这么快!”

“他们近来也在培育适合在戈壁上生长的葡萄砧木。”

郭阳点了点头,和农大的团队合作了那么多次,彼此已经建立了足够的信任。

但郭阳相信,嘉禾带给农大的震撼要远远高出几个档次。

他可记得,当初负责规划设计的马瑞教授团队,对戈壁滩的开发是如何的不看好。

如今这里,却已改天换地。

随后,郭阳又去看了看育苗圃,去年温室培育的沙棘苗。

除了九泉用了约一万亩左右的量,其余的都被运送到阿魏戈壁上去了。

沙棘苗耐运输,只要保留主干和根茎,栽下去后就能实现再次发芽。

目前培育的这批苗木,也不再是种子直播,而是扦插育苗,明年开春就能大规模的在这片戈壁上种植。

有了第一批约一万亩的试种,技术上就基本不存在障碍了。

瀚海红麻也是同样的情况。

……

同一时间。

张掖。

两个年轻的身影走在泥结石道路上,脸上还残留着田间劳作的痕迹,但眼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他们是已正式入职的农大毕业生。

王强摘下了头上的草帽,露出被阳光晒得黑里透红的脸庞。

王强抹了抹头上的汗水,感叹道:“啊,真的要累死了。”

另一人也扭了扭腰,“没办法啊,收入和产量挂钩,现在又是抽雄和授粉的关键时期,可不得盯紧点。”

“也是,虽然有点累,但看这玉米长得这么好,一切都值了。”

在他们身后,是连绵的玉米田,田间的玉米株株健壮,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和他们道别。

东营,滨海盐碱地。

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大豆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

举目望去,大豆的翠绿叶片在月色星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彩。

豆苗昂首挺胸,叶片饱满厚实,绿意盎然。

曾经的不毛之地上,大豆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

而在另一边,更广阔的紫花苜蓿将根系深深的扎进土壤里,紫色的小花点缀在盐碱地上,诠释着生命的顽强。

九泉。

回去的路上。

无论是九泉的落日,还是九泉的星空,总是那么美,那么干净,那么显眼,那么透彻。

在这样的环境里,偶尔放下包袱,放下电脑和手机。

等一个好天气,开着车,带着老婆孩子,找一片安静的戈壁滩,去聊聊天,去看看这样的日落。

对各自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放松。

晚上,回到别墅后。

郭阳简单的锻炼和洗漱后,又给自己泡了一杯红麻茶。

红麻茶不含茶碱和咖啡因,是草本植物,苜禾检测后,发现其含有很高的金丝桃苷成份。

白天高强度工作和精神紧绷,一日三餐后来一杯。

既能缓解饮食油腻,降低血液粘稠度,并将体内多余脂肪垃圾排出体外,还可以镇静安神,有助于睡眠。

如今,红麻茶在嘉禾的内部已经流行了起来。

一边品茗着茶,一边看了会书,让神经放松下来后,郭阳才趟在了床上。

一幕幕场景浮现,他不由自主的就打开了种子商店。

自然能量停留在了3256点。

睡意瞬间烟消云散。

莫名的又亢奋了起来。

怎么会这么多?

太多了!

上次育种是4月中旬,如今也才过去了3个月。

每个月一千点!

郭阳突然有些不知所措,深呼吸了几口气后才缓了过来。

思索着,按他总结的规律,改良1000亩荒地,初期可以获得1点自然能量,长期改良后能获得5点左右。

阿魏戈壁200万亩,

沙海农牧100万亩,

五原还有20多万亩,

滨海的大豆基地。

海南的制种基地……

这么一想,好像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淡定,要淡定。

却怎么也淡定不下来。

翻来覆去的想要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能量?

截至目前,累计已经消耗了1826点自然能量。

500~1000点的红色等级种子,需要消费满5000点才能解锁购买权限。

更高等级的橙色种子,则是需要消费满10000点才能解锁购买权限。

意味着,只要消耗掉这3000多点自然能量,就能解锁红色等级种子权限。

苜禾1号就是红色等级的种子。

郭阳思绪澎湃,3256点,即使按全部499点来算,那也是6个新品种。

事实上,按100点以上的紫色等级种子来算就足够现有的需要了,这就是三十几个品种。

只是培育哪些,怎么培育,还要再综合考虑和比较。

良久后,才缓缓睡去。

……

夜幕低垂,香港的农批市场却热闹非凡。

新一批高原夏菜通过海关清关后,被迅速的运到了各大农批市场和分发中心。

一入场后,还没等分拣和包装,一群人就围了上来。

这些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高原夏菜上,菜心、娃娃菜、白菜、甘蓝、萝卜……

预冷后的高原夏菜,叶片依然翠绿,每一颗都保持着最佳的新鲜度和口感。

在这个灯火通明的夜晚,香港农批市场因高原夏菜而更加生机勃勃。

人们的热情被这些新鲜的蔬菜所点燃,构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抢购场景。

……

次日一早。

郭阳如往常一样早起,随后在别墅自带的健身房里做了一些简单的锻炼,洗漱。

随后踌躇满志的去了公司,在食堂吃了碗嘉禾面粉做成的面条。

回到办公室后,又给自己泡了杯红麻茶,一切就绪后才坐在了办公椅上。

思考了会儿,

郭阳先给余小川和余洪海去了电话,约了个时间,回总部商讨如何出海。

随后,郭阳翻找了会儿,找出几年前保存的一个邮箱。

思绪回到了2002年在欧洲农场度过的几天。

也不知过了这么多年,弗兰和维克托的农场如今怎么样了。

稍微想了想,就开始编辑邮件。

先是道了个歉,

当初郭阳没有邮箱,留了别人的,这么多年过去,却始终没有主动联系。

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

随后又说了此次的述求,需要招聘一个熟悉欧洲农业市场的管理人员。

最后还邀请对方来华夏游玩。

一封邮件很快写完。

下午要出发去京城挖人,上午这点时间郭阳想再研究会儿育种。

首先想到的就是高产大豆。

嘉禾粮油工厂一旦开始全力运转,每天1800万元的亏损就是把悬顶之剑。

按国内的潜在需求估算,得种植六亿亩大豆。

即使天豆1号高产,但孟山都的农达2号转基因大豆出来后,天豆1号在产量上已经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滨海盐碱地也是肯定不够的。

西北大豆的潜力很高,但作为棉花和玉米的复播作物,疆省大豆亩产300斤,一亩只有四五百元的收益。

天豆1号亩产480斤,最多也只有五六百块钱的收益,和普通小麦相当。

但轮作小麦的田间管理简单、用水更少,同样也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天豆1号的优势则是耐盐碱。

总体来说势均力敌,不过想改变农户的种植习惯却是个漫长的过程。

嘉禾粮油等不了那么久。

正当郭阳思考得入神时,穿着短袖的毕强拿着文件,大步的走了进来。

“老板,天禾科学院有几个新品种准备申请省级审定。”

郭阳讶异的说道:“这么快?”

毕强笑道:“只是一些有些许地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