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书院

《女扮男装搞基建》小说免费阅读 171shu.cc

年前年后,公务异常繁多。安蕴秀一连寄了好几封进京的书信,好不容易歇息会儿,又听梅成说起了另一件事。

黄登被调走了。

“据说是他们那儿遭了劫匪,粮仓被劫要饿肚子了,年前还来找过我们借粮。”梅成忐忑道。自家也就顾个肚子,来人又不是多亲厚,他当时忙着筹备年关的事儿,便随口说让他去找知府。

“我们今年也就勉强顾住肚子,哪有闲钱帮他?而且我让他去找知府也没错呀,我怎么知道你们还有同乡同窗这层关系……”

前两天安蕴秀让他给离山寄书,听到临州两个字时,梅成才知道自家知县居然跟黄登是同乡,要不然他才不会闲着把这招骂的事拿出来说。

“你做的没错。”安蕴秀听完才道,“即便他来找我,我也无粮可借。”

这话倒是真的,荒山茶价虽高,要顾全整个奉山县也是勉强,她也是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一点没剩下。

姜知府自保求稳,黄登却有意往上。这二人道不同,想必黄登找去时也少不了姜知府的运作,趁机让他调离索州。

“知府知道就好,这些事轮不到我们操心。老地址,帮我把这封信寄到京城。”

安蕴秀并未将这个插曲放在心上,拿起手边的信封吹了吹未干的“杨新觉亲启”几个字,交予梅成,随后又问:“对了,让你找的工匠找到了吗?”

“找了,只不过人家忙着侍弄庄稼,得过了这阵子再说。你是不知道,他听说是知县要用人有多激动,可劲儿叮嘱我别忘了他、他忙完就来。”

梅成嘻笑道:“还得是咱们知县面子大。”

“少贫,赶紧送信去。”安蕴秀笑道,边说边戴上竹笠准备出去。

自春耕以来,她为规劝桑农几乎每日都要去田里,时不时还要将众人聚起来,请经验丰富的老农聊聊天传授经验。如今更是要留意哪里有合适的卵石青砖,哪里有经验老道的师傅,筹备着农耕过后的工程。

青衣竹笠的少年背着背篓走出门,走在田垄上,突兀又和谐。有农人向他打招呼,他必然及时回首,带着笑意一句不落地回应。

梅成跟着看了半天,直到岔路口才回神,告诉自己该去送信了。

铺条石子路不算很难,除了完善基建,更是为了解决流民问题。去年冬天,腾蛟军清理了闹事的流民,她又设了几个收容所让梅成紧盯着,这才没出什么大乱子,若能趁这次机会将流民发展为匠人就再好不过了。

故而在春耕过后,她便发了告示招募工匠劳力,盘算着整一条大路出来。

“大人,我、我来做活计……”

有流民惴惴地问:“敢问大人……在这儿做活计有饭吃吗?”

对此,安蕴秀耐心回答道:“有饭,还有工钱拿。”

“啊,不用工钱,有饭就行了……”

对比他们的踌躇,小孩子们就显得欢快很多,哒哒哒地跑来。双手提着衣服下摆,其中兜着几块石头。

小麻雀们叽叽喳喳道:“爹爹说大人要修路,我们来帮忙!”

“刘伯伯说修路要用石头,我会搬石头,那边有很多石头!”

安蕴秀被逗笑了,道:“好啊,我们小虎长大了,长成了可靠的男子汉!”

不管怎么说,简单的修路队伍算是组起来了。由两个石匠带头,并着一群流民和凑热闹的小孩,开始缓缓运作。

她规划的是一条通往渡口的主干道,以便行商和日常出入。工程开拔以来,从原料的采集运输到工人的工钱,再到每日饭菜供给和做饭人的工钱,公务再度翻了一番。安蕴秀头昏脑胀地处理着,一边发愁一条路似乎不够解决问题,一边又庆幸还好只规划了一条。

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左右这事不急,只要将流民问题解决就算圆满,慢慢来吧。

清理路面刷好泥浆后,匠人们开始铺设搅拌好的砂浆。这一步需要大量的卵石,多数是由工人们从山脚下运来,还有积极性很高的小将们在江边打捞。

“大人大人,我又抓了好多石头来!”

七八岁的孩子风一样跑来,喊完之后又有点委屈:“可是,石头也把我的衣服抓破了。”

小孩双手提着衣摆还没放下,石头却一个个地滚落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衣服被勾破了。

不等她回应,周围的孩子们就笑开了:“石头没有手,怎么会把衣服抓破?”

“跟抓鱼一样,我在水里抓石头,就破了。”

“石头不会跑,不用抓哈哈哈。”

“鱼也不会抓破,鱼没有手,也没有牙。”

“反正衣服破了是石头干的……”

稚气未脱的孩童颠三倒四地辩论着,惹得一旁工作的匠人们哈哈大笑。安蕴秀也忍俊不禁,只不过笑着笑着,倒想起件更重要的事。

现代社会教育发达,七八岁的孩童已经构建了对世界的基本认知。而这些孩子小小年纪便要为十钱工钱奔波,出口的话虽然自有天真童趣,到底还是缺了点什么。

她忽然问道:“奉山县从前有没有过私塾?”

“私塾?”正在仰头大笑的匠人顿了下,“没有。”

“原先松柏县好像有,只是太远了,为了几个字翻山坐船的不值当,而且人家先生还要收好些粮食嘞。”

“可是孩子长大了,总得认几个字,学些道理呀。”

匠人回道:“嗐,我们这些没识字的,这么多年不也过来了?要说道理,好的坏的这谁分不清,庄稼又不听道理。”

“哈哈哈是啊,娃娃长大了自然什么都知道了,大人不用操心这个。”

安蕴秀无言片刻,知道根深蒂固的观念没那么容易撼动,转而看向还在一边嬉闹的孩童,忽然道:“小虎,你为什么会想到要去水里找石头呀?”

“因为水里有石头。”

“我们也是在水里找到,水里有不割手的石头。”

虽然问答飘忽不匹配,好在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这已经可以算作原始的求知欲了。安蕴秀顺势讲了些流水侵蚀山石的地理知识,继续问道:“那水又是从哪里来的?”

“下雨来的,天上来的!”

“水是天上的,石头是地上的,他们打架,就是天和地在打架。”

安蕴秀暗叹小孩子们的想象力,心道新脑子果然好使,继续引导道:“你瞧,这么多话,其实可以连起来简单地说,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那还有石头对大路,庄稼对苗苗。”

小孩子们笑作一团:“还有饭对菜,鸡对鸭,桌子对凳子。”

大人们也笑,一边干活一边听这些交谈嬉闹,一日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安蕴秀却记挂着这事,待晚上回到县衙,便向梅成提起了教育问题。

“不是识几个字这么简单,我说不清,但觉得挺重要的。”

梅成难得神色认真,没有像匠人们一样直接回绝。只不过思索片刻还是绕不过现实问题,道:“要不等明年?我听说这些笔啊墨啊估计挺花钱,大家不愿意多半也是银子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171shu.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